晟典实务‖新冠疫情下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评析 —从餐饮企业谈起
加载中...
2020.03.06
作者:罗元 蒋远
2020年春节,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餐饮行业直面寒冬,绝大多数餐饮企业关店歇业,中小微餐饮企业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为了确切了解并积极解决餐饮企业困境,中国烹饪协会于2020年2月2日向各餐饮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并于2020年2月12日发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餐饮业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调查分析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显示,相比2019年春节,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9%的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到九成以上;7%的企业营业收入损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间;营业收入损失在七成以下的仅为5%。据恒大研究院数据表明,仅春节7天,疫情已对餐饮行业零售额造成了约5000亿元的损失。
疫情突发,绝大多数餐饮企业都无法正常营业,在营业收入遭受重创的同时,企业仍需承担多项成本费用支出,在现金储备普遍有限的行业现状下,多数餐饮企业恐怕难以熬过2020年春天。报告显示,疫情期间每家受访餐饮企业所要承担的成本费用平均如下表所示:
序号 | 项目 | 2020年1月 (万元) | 2020年2月 (预计)(万元) | 2020年一季度 (预计)(万元) |
1 | 储备物资过期损失 | 94 | 80 | 215 |
2 | 房租 | 157 | 175 | 483 |
3 | 人工成本 | 367 | 390 | 1059 |
4 | 疫情防治物资采购成本 | 14 | 22 | 53 |
合计 | 632 | 667 | 1810 |
疫情无情人有情,为了共克时艰,中央与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延长纳税申报期限、减免中小企业税费或利息、减免房租费用、减免社会保险、增强信贷支持、下调贷款利率、加大贷款贴息力度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并加大金融支持。
国家层面政策指引节选:
1. 国家税务总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指引》
链接:
http://www.chinatax.gov.cn/chinatax/n810341/n810755/c5143592/content.html
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
3.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
4. 财政部《关于支持金融强化服务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5. 商务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
注:餐饮行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政策具体见中国烹饪协会于2020年2月28日发布的《中国烹饪协会关于更新发布2020年各级政府扶持零售、餐饮行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政策汇编的通知》
链接:
http://www.ccas.com.cn/upload/default/file/20200228/1582879783818145.doc
尽管如此,多数餐饮企业仍不可避免濒临淘汰。由于餐饮企业毛利率较高,负债率偏低,在疫情来临之前,企业基本上靠日常运营维持现金流,而日常运营又依托于门店的流水滚动,现金储备极其有限。在长时间关店歇业的非正常损耗下,企业极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因此,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支撑停业期间的开支,将是评判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指标之一。通常,现金流的产生途径有三种,包括正常运营产生的现金流、企业投资产生的现金流、外部筹资获得的现金流。而餐饮企业多为业务单一的民营企业,投资能力有限,在疫情紧张状态下,只期通过外部筹资缓解燃眉之急。然而由于贷前数据难以收集、信用资产不充足等原因,餐饮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优胜劣汰,中小微企业举步维艰。对于大型餐饮企业来说,挺过疫情后,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将迫在眉睫。
2018年,西贝莜面村(下称“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曾放言“西贝永远不上市,把利分给创业者。”。然而,2020年2月1日,贾国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疫情状况持续下去,西贝账上资金“撑不过三个月”。2020年2月7日,西贝获得浦发银行1.2亿流动资金贷款,暂时解决了眼前危机。贾国龙反省道“我会重新评估西贝上市,这次疫情对我教育深刻,有些事不能说的那么绝……”。
相比于西贝,八合里海记牛肉火锅(下称“八合里”)董事长林海平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八合里在疫情期间月亏6000万元,不贷款的话能撑两个月。最坏的打算是卖物业、卖房子来支撑,把最后一套卖完就解散”。2020年2月16日,林海平回应证券时报又表示“目前八合里运行状况良好,现金流储备可以支撑当下运营开支,在当下无贷款需求。”。然而,尽管如此,在疫情尚未减缓的趋势下,八合里最终还是选择了两家银行对接银行贷款,以林海平自有房产作抵押进行增信。八合里在进行相关融资后,其账面资金预计可支撑至六月。
除却餐饮企业上市难的客观原因,多数餐饮企业自身也无太大上市意愿。餐饮企业正常运营下自身现金流相对充足,无需更多的资本干扰自由,然而在面临政策转变、金融危机、产业变革、新冠疫情等突发情况时,多数餐饮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远远不足,企业深陷危机之中。反观海底捞、九毛九、呷哺呷哺等上市企业,虽然疫情期间损失同样惨重,但现金储备及其较强的融资能力足以使其挺过此次危机,不至于一蹶不振,无力回天。
以海底捞为例,根据香港交易所披露易网站(https://www.hkexnews.hk/)公开的海底捞《2019年中期报告》(下称“半年报”),餐饮经营收入是海底捞的主要收入来源,外卖业务、调味品及食材销售收入占比仅3%左右,因此疫情期间海底捞的营业收入将十分惨淡,入不敷出在所难免。
根据海底捞半年报披露的财务数据以及管理层相关讨论分析为预计基准,疫情期间,海底捞主要的成本费用支出为员工成本、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其他费用支出可通过疫情期间的政策优惠或经营手段予以避免或相应减少。因此,保守估计,海底捞在疫情期间每月至少支出员工成本约6.1亿元人民币,物业租金及相关开支约1,602万元人民币。
根据海底捞半年报披露的财务数据,截至2019年6月30日,海底捞尚存逾3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现金储备资金。因此,在2020年底账面现金未出现大幅度变动的情况下,海底捞至少能够维持其4个月的必要支出。
以上数据均节选自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HK.6862)《2019年中期报告》。
另外,疫情期间,海底捞获中信银行及百信银行授信21亿元人民币贷款,其中首批贷款8.1亿元已于2020年2月19日到账。可见,今时不同往日,相较于2017年未上市的海底捞,如今海底捞已具备了未上市餐饮企业不可比拟的融资优势,维持品牌优势,平稳度过疫期已无问题。
因此,从目前餐饮业的发展趋势来看,2020年或为餐饮企业的上市新纪元。上市公司相较于非上市公司而言,融资渠道和增信措施更为多元和丰富,笔者总结如下:
(一) 融资渠道
1. 上市公司主要融资渠道及特点
资金来源 | 融资渠道/方式 | 优点 | 缺点 | |
内源融资 | 公司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在公司内部通过计提折旧而形成现金和通过留用利润增加公司资本 | 融资成本低、周转性好 | 筹资数额有限、风险大 | |
股东借款 | 融资成本低、周转性好 | 筹资数额有限、风险适中 | ||
外源融资 | 债权型 | 银行贷款 | 程序简单、融资成本低、灵活性强 | 一般需提供抵押或担保、筹资数额有限、还款付息压力大、财务风险高 |
发债 | 融资成本较低、融资效率高、限制少、不稀释股权 | 财务风险高、限制条款多、融资规模有限 | ||
股权型 | 配股 | 操作程序简便、审批快捷、发行难度相对较低、定价灵活 | 融资成本和风险高、经营业绩指标被稀释影响公司形象和股价、股东控制权或受影响、无法减税 | |
增发新股 | 限制条件较少、融资规模大 | 融资成本和风险高、经营业绩指标被稀释影响公司形象和股价、股东控制权或受影响、无法减税 | ||
混合型 | 发行 可转债 | 灵活性高、融资成本低、融资规模大、市场接受度高、操作周期短 | 受股价波动影响较大、筹资成本相对较高、融资规模有限 |
2. 非上市公司主要融资渠道及特点
资金来源 | 融资渠道/方式 | 优点 |
缺点 | |
内源融资 | 公司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在公司内部通过计提折旧而形成现金和通过留用利润增加公司资本 | 融资成本低、周转性好 | 筹资数额有限、风险大 | |
股东借款 | 融资成本低、周转性好 | 筹资数额有限、风险适中 | ||
外源融资 | 债权型 | 银行贷款 | 程序简单、融资成本低、灵活性强 | 获取银行贷款困难、一般需提供抵押或担保、筹资数额有限、还款付息压力大、财务风险高 |
小额信贷公司贷款 | 融资速度快,缓解短期资金需求 | 信贷周期短、信贷资金少、贷款利率高 | ||
民间借贷 | 融资速度快,缓解短期资金需求 | 借贷周期短、借贷资金少、借款利率高 | ||
股权型 | 增资扩股 | 扩大公司股本规模、提高企业信誉和借贷能力、灵活性较强、财务风险较小 | 融资成本高、易分散股权 | |
私募股权投资
| 手续较为简便、运作良好、降低财务成本
| 投资对象有限制、易分散股权、管理权或受影响、企业发展战略或受改变
|
3. 公司上市融资的优势
1) 可获取充足资金。 2) 开通未来在公开资本市场上融资的渠道,增强借贷能力。 3) 增加资产活动扩大经营规模、扩展其他业务。 4) 增加资产净值。 5) 强化公司素质、稳定性及竞争地位,提高公司声誉。 6) 有利于公司明确主营业务,保持良好成长性。 7) 有利于公司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8) 提高企业在银行的信用评级,降低银行贷款利率。 |
(二) 增信措施
2019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对信用评级业的规范管理作出重要规定。办法的出台贯彻落实了(“大大”)关于“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重要讲话内容,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信用评级制度,对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解决企业的债券融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由于上市公司的规范化运营,信息披露较透明,其信用等级远远高于非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由于其财务状况不透明、经营前景不明朗、信用缺失等原因,企业很难获取债权型融资。即便该等企业取得了债权型融资,相应的融资条件苛刻且成本高昂。
为了改善融资条件、降低融资成本, 企业只得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来降低债权型融资的违约概率或减少违约经济损失, 以提高债务信用等级,通过增信措施获取更多融资。
1. 信贷业务中常见的增信措施
对于非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是其主要的融资渠道。然而,由于多数企业信用缺失的现状,银行为了规避风险,满足业务合规性,一般会要求债务人提供相应的增信措施,以提高金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信贷业务中常见的增信措施如下图所示:
增信措施 | 缺点 | 金额 上限 | |
担保措施 | 担保公司提供贷款担保 | 中小企业难以争取,担保费高 | 可限 |
不动产抵押担保 | 中小企业难以提供;即便提供,也存在企业主个人财产与企业财产混同的风险 | ||
动产质押担保 | 质押率低、动产权属难以确认 | ||
第三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 很可能与公司人格混同 | ||
差额支付承诺 | 无法律依据支撑 | 可限 | |
保证保险承诺 | 保证期限受限、保险费率高、中小企业参保困难 | 可限 | |
流动性支持 | 设置条件多、仅能解决现金流的临时风险 | 不限 | |
回购承诺 | 易被认定为保证担保,风险高 | 不限 |
2. 政策支持
为了解决非上市公司,尤其是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12月14日发布了《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对民营企业的改革发展提出诸多意见,其中意见第三条第(八)至(十)款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增信及上市方面提出了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意见,具体如下:
(八)健全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体系。进一步提高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匹配度,支持发展以中小微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深化联合授信试点,鼓励银行与民营企业构建中长期银企关系。健全授信尽职免责机制,在内部绩效考核制度中落实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的监管政策。强化考核激励,合理增加信用贷款,鼓励银行提前主动对接企业续贷需求,进一步降低民营和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
(九)完善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完善股票发行和再融资制度,提高民营企业首发上市和再融资审核效率。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服务民营企业持续发展。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发行债券,降低可转债发行门槛。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支持资管产品和保险资金通过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等方式积极参与民营企业纾困。鼓励通过债务重组等方式合力化解股票质押风险。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民营企业债转股。 |
(十)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推进依托供应链的票据、订单等动产质押融资,鼓励第三方建立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以应收账款申请担保融资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等应付款方应当及时确认债权债务关系。推动抵质押登记流程简便化、标准化、规范化,建立统一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公示系统。积极探索建立为优质民营企业增信的新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中小民营企业风险补偿基金,研究推出民营企业增信示范项目。发展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增信支持民营企业融资。 |
新冠疫情下,各行业停产歇业,餐饮企业面临的困局,制造业、服务业、旅游业、酒店业以及物流业等其他中小微企业同样要面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遭遇险境。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据国家统计局
(http://data.stats.gov.cn/search.htm?s=PMI)于2020年2月29日公布的PMI(采购经理指数),2020年2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28.9%,相比上月下降24.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PMI为35.7%,相比上月下降29.6%,非制造业PMI为29.6%,相比上月下降24.5个百分点。前述数据创2005年国家统计局推出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
以上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data.stats.gov.cn/search.htm?s=PMI)
可见,新冠疫情在短期内对国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造成了显著的冲击,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近期,国家和地方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国内各企业复工复产在有序进行,经济活动正稳中有升的开展,PMI的修复指日可待。
在中国影响力日益增强的今天,相信中小微企业终会在本次疫情结束后,重新自我定位,理性看待资本市场。希望春鸟报平安之时,中国的中小微企业能发展出更多具有区域、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上市公司。在此,让我们静待大地春回,华夏复苏,晟典将与诸君同行,共克时艰!
PS:关于深圳市政府在疫情期间出台如“安排3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疫情期深圳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最高补偿80%”等关于中小微企业的重大惠企举措,敬请关注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官方网站:
“http://zxqyj.sz.gov.cn/”,以及该局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图)。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得视为晟典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意见或建议,任何仅依照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而作为或不作为决定及因此造成的后果由行为人自行负责。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文的任何内容,请注明出处。